公告
淄博信息港(http://www.zibo6.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淄博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巴基斯坦局势

发布日期:2017-07-22
核心提示:  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发生爆炸袭击,至少造成45人死亡,135人受伤,上百所房屋商铺和大量汽车被毁。卡拉奇大爆炸,让外
  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发生爆炸袭击,至少造成45人死亡,135人受伤,上百所房屋商铺和大量汽车被毁。卡拉奇大爆炸,让外界再次对巴基斯坦安全形势感到忧虑。

今年来,巴基斯坦恐怖袭击呈上升之势。1月10日,西南部城市奎达和西北部城市明戈拉接连发生连环爆炸,造成至少120人死亡。2月16日,奎达哈扎拉镇再次发生爆炸袭击,造成至少84人死亡,近200人受伤。2月25日,南部信德省希卡布尔地区也发生类似爆炸。

回溯10多年前,巴基斯坦并没有这么多的恐怖爆炸。当2001年美国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后,作为前线国家的巴基斯坦,其安全局势开始逐步恶化。10多年来,恐怖爆炸案在该国频繁发生,造成大量平民死伤。淄博信息港www.zibo6.com这样的报道那么,为什么恐怖袭击事件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呢?

首先,这与近年来美国的反恐新战略有关。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宣布了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全面“反恐”新战略,把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打击重点从阿富汗扩大到巴基斯坦,称巴部落地区是“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策划恐怖袭击的大本营。美国在阿富汗打击恐怖活动时,经常在巴基斯坦边界地区使用无人机实施空袭打击恐怖分子,但却殃及了大量当地居民,导致当地民众的反美情绪持续上升,社会动荡加剧。巴基斯坦本土的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正好乘势而上,利用民众对巴政府协同美国进行反恐感到不满,联合塔利班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巴政府和安全机构的恐怖袭击。

其次,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巴基斯坦政府自身面临艰难选择。一方面,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使得巴国内安全环境不断恶化,国际和国内投资者加速撤离巴基斯坦,使得处于严重困境的巴国民经济雪上加霜,巴政府不得不在反恐问题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反恐盟友,巴政府的军事打击行动遭到国内“和谈派”的质疑。但和谈又是美国和北约所反对的,理由是和谈会使武装分子获得喘息机会,对阿富汗的美军和联军造成威胁。但目前美巴两国依然互相需要——美国需要巴基斯坦陆路通道,完成在2014年年底前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而对解决国内经济困局束手无策的巴基斯坦政府则离不开美国援助。

第三,就巴基斯坦自身来说,其内部的麻烦本来就不少,如司法部门和政府间的长期不和,不同教派间的冲突不断,部落武装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等。有分析称,此次卡拉奇大爆炸可能与教派冲突有关。巴穆斯林人口中约80%为逊尼派,20%为什叶派,因为信仰上的不同,一些极端逊尼派组织时常对什叶派发动袭击。此外,巴国安全局势面临很多挑战,其中较突出的就是多种性质的武装组织同时发动袭击,其中既包括巴基斯坦塔利班,也有民族分裂势力,还有伊斯兰极端势力,多种力量相互交织,让巴安全局势更加复杂。多重因素并存导致巴基斯坦目前异常严峻的安全形势,使巴政府在反恐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此次卡拉奇爆炸发生在敏感时刻,巴基斯坦议会3月16日将解散,90天内将举行新的大选。随着大选日期的日益临近,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或将“兴风作浪”,制造社会恐慌。从全国范围来看,恶化的安全局势对于执政党最为不利,对于反对党相对有利。恶化的安全局势会不断增强民众改变当前(政治)格局的期望,但同时也给有实力的政治力量提供了发挥的舞台,如果能够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扭转包括安全形势在内的挑战的话,那么不利也有可能变成有利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明年底撤离后,阿富汗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政治过渡期,塔利班势力届时有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塔利班发言人曾经宣称他们拥有2800到3000名自杀袭击者,今后还将发动更多的袭击。这种情况将使巴基斯坦的反恐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也预示着巴基斯坦的反恐问题将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战斗。就在两周前,几张巴基斯坦国内反华游行的照片突然在中国社交媒体蹿红。此次示威主要目的是反对“中巴经济走廊”。这些照片在中国民众中间引发了不小的焦虑和躁动。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巴基斯坦不仅是外交意义上的盟友,还是情感意义上的伙伴和兄弟。这种对中巴亲密关系的认识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巴商贸往来日渐紧密之前就扎下了根,同时更早于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全方位崛起。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为渴望投资的巴基斯坦带去总额高达460亿美元的合同大礼包,中巴经济走廊变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中巴关系也随即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恰好在一年后的2016年4月,本该心怀感恩的巴基斯坦却爆出质疑中国动机和行为的“反中巴经济走廊”示威游行。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一种围绕“中巴情谊”的幻灭感油然而生,有些人甚至对这种“背叛”感到怒不可遏。

作为一名来中国学习国际关系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我对两国之间凝结的情谊满怀珍视和热爱,正因如此,每当看见两国民众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误解造成隔阂和裂痕时,我就感觉痛苦万分。这种痛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见到原本对巴基斯坦倍感亲切的中国兄弟姐妹感到“被巴基斯坦背叛”,使我在情感上很难接受,简直让我心神不宁;另一方面,我曾在巴基斯坦新闻界工作多年,也曾为巴基斯坦外事部门就职,因此我深知这一串事件背后可能并非中国民众所想。

这次示威活动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在巴基斯坦名不见经传的非主流组织,甚至不能代表巴基斯坦的一个少数族群,但是他们的声音却被广泛传播、关注、记录,最后在成千上万中国民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个事件,不仅在中国民众中产生震动,对普通巴基斯坦人来说也是闻所未闻。在物质条件贫乏的年代,中巴之间就开始充盈着“兄弟情义”、“全天候伙伴”、“忠诚盟友”的叙述;在中国经济还没有腾飞的时候,中巴关系的亲密程度就已到达极高的水准;而今,两国摩拳擦掌迎来经贸合作共赢局面的时候,中巴关系绝不应如此脆弱,被孤立的小事件所影响。

如果要全面理解这起涉华示威事件,厘清巴基斯坦国内那些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就尤为重要。在巴基斯坦,游行示威不但很常见,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人们可以出于各种各样事情而上街游行:针对2011年中情局特工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的丑闻,巴基斯坦人爆出反美游行(虽然美国一直是巴基斯坦的盟友);针对造成超过200名学生死亡的学校恐怖袭击案,巴基斯坦人爆出反恐游行;针对地方选举的舞弊传闻(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人仅凭猜测就祭出了游行示威的大招。与其说游行示威是一种非常时刻的非常行动,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常态——不管是鸡毛蒜皮的社区事务,还是涉及大政方针的国策战略,在巴基斯坦总能找到人游行示威一番。

与这种游行示威和街头文化相对应,巴基斯坦的媒体也喜欢捕风捉影,常常搞出骇人听闻的大新闻。和很多西方国家相似,巴基斯坦的传媒也喜欢火上浇油,对负面新闻更是青睐有加,因为只有显得富有批判精神才能吸引足够的眼球。除了为争夺眼球而不惜搞出“大新闻”,巴基斯坦媒体也常常摆出一副“反对政治”的架子,不管涉及什么话题,上来就批判一番,以此体现“举世皆浊我独清”。

与巴基斯坦截然不同,中国现行的体制和自古以来的政治文化并不鼓励公众通过上街示威来表达观点,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中国媒体虽然近年来常常有为了争夺眼球而毫无下限的事例,但是这种“比low”的毕竟是少数,主流媒体一直比较严谨,不会轻易采取轻浮的立场。在这种态势下,巴基斯坦出现的那张游行图几乎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即使发生了也不太可能引起大范围影响。在中国,这种行动的阈值非常高——除非极大一部分人产生了相似的想法或有一小部分人感情极为强烈——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反弹。因此,当中国普通民众看见巴基斯坦的游行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中国的情况投射到巴基斯坦,推断巴基斯坦有很大一批人对中国有异见,或一小部分极其反感中国,因此产生了“幻灭”、“背叛”等极其负面的情绪。对这两种看法,我必须说,一个正确的都没有。

从公众态度上说开来,根据2013年的一项大规模民意调查,90%的巴基斯坦公民对中国和中国崛起持正面看法,比例比任何一个参与调查的国家都要高。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对于中国形象的正面刻画是全方位的,“中巴友好”这一概念从小就被灌输给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巴基斯坦人——在学童的历史课本上,中国是唯一一个被誉为“巴基斯坦之友”的国家。

除了民意之外,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也长期彰显其对华友好的立场。历史上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伙伴多次发挥关键性作用。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作为中间国促成了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乒乓外交”。2015年,巴基斯坦拒绝了沙特阿拉伯的出兵邀请,没有配合沙特向处于动乱的也门派出战斗部队。据说,这只部队被部署到中巴经济走廊途径的敏感地区,对附近的中国工程师和劳工进行全方位的军事保护。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军事合作紧密、其在沙特的经济利益也颇为重大、当前政府和沙特王室关系密切,在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后巴政府仍然不为所动,把优先权给予中国,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重视可见一斑。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最新消息几乎每天都会登上巴基斯坦报纸的头条,虽然面临严峻的经济和安全挑战,巴基斯坦仍然竭尽所能夯实、拓展中巴两国的合作基础。

尽管可以找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说辞和解释,难以否认的是,巴基斯坦的确爆出了一场针对中国、反对中国的游行活动。因此,我也必须就事论事对这场示威游行本身进行探讨。首先,参加这场示威活动的人属于一个叫做Jeay Sindh Muttahida Mahaz(JSMM)的政党组织,虽然它自我标榜为一个政党,但是在巴基斯坦政坛却闻所未闻。但是,随着这些有关游行的照片在网上疯传,这个组织才逐渐被人们所知,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红”策略。第二,游行示威所用的语言是英文,这在巴基斯坦基层并不常见,因此其目标群体很可能不是本地民众,而是国际观众。因为“中巴经济走廊”已经在巴基斯坦家喻户晓,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因此这些人可能只是借想中巴经济走廊之名吸引注意力。此外,俾路支和信德地区还有很多封建残余,那些统治当地的领主为了保持统治力常常抗拒经济发展。同样是在这些地区,很多域内域外大国也曾发起频繁的渗透活动,包括拉拢社会上层、资助反对派、输送军火等针对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举动。一位中国官员在2015年也曾提到,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有意图破坏中巴经济走廊的势力存在,因此两国应更加紧密的合作,以此应对内外威胁与挑战。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中巴经济走廊有一个问题难以回避:除了各种别有用心的破坏和胡闹,巴基斯坦国内对于中巴经济走廊是否真的存在批评?如果存在,这些批评又是什么呢?按照这些示威者的说法,他们反对的是中国“帝国主义的野心”。巴基斯坦英文报刊(针对国内城市中上层和国外读者)常常发表评论认为,巴基斯坦难以明确中巴经济走廊造成的潜在影响。但是据我所知,这些对中巴经济走廊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大多只是习惯于质疑,至于为什么要质疑他们自己可能都还不明白。和使用巴基斯坦各种方言土语的媒体比起来,英文媒体自带中产阶级的高冷和忧郁,往往更习惯于发表各式各样的异见,似乎对所有政府行动都心怀不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文媒体在巴基斯坦整体而言影响力有限,但是对于城市中上阶层的影响不可小觑。此外,在这些英文媒体上,印度和美国记者影响力远远盖过了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声音的这种缺位使得中国对于巴基斯坦民众缺乏直接沟通,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和扭曲。

随着中国进一步崛起,面对的外部压力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这一点在中巴关系中也是如此。虽然巴基斯坦绝大多数人对中国和中巴经济走廊都持支持态度,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局势的复杂性、边界地区的异质性和传媒导向的特殊性,一些反对的声音难以避免,甚至会被各种国际势力加以利用。而巴基斯坦国内那些没有被中巴合作惠及的百姓也很有可能被这种事态煽动起来,采取零和博弈的态度——如果不能从中得利,宁愿破坏合作,也不愿见到同胞受惠——参与到互动中。

有鉴于此,我真诚地建议中国不要忽视公共外交领域的博弈,应加强富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对巴基斯坦的舆论传媒加强工作力度,促进两国老百姓之间进行真正的互动交流,而不是围绕一些片面的现象进行隔空猜疑。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想在世界上制造点小波澜,那就得习惯种种随之而来的波动和冲击。假以时日,面对类似的轻浮攻击和肤浅批评,中国民众会更习惯的耸耸肩。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乌尔都语:?????????????????????;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巴基斯坦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省。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巴基斯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和英联邦成员国。古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度河文明产生在巴基斯坦境内。

直至公元前2000年,生活在中亚的雅利安人来到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文明逐渐衰亡。此后的“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政治中心开始向东转移到印度。

公元前600年起,兴起于亚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帝国统治巴基斯坦西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地区,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曾率军攻占过此地。

1239年蒙古进军吐蕃,1246年吐蕃全部纳入蒙古汗国版图,1271年蒙古汗国改名元朝,克什米尔地区大部纳入中国元朝的版图。

公元8世纪初,兴起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帝国军队征服巴基斯坦和印度次大陆以西的地区,建立伊斯兰政权,并将伊斯兰教传入,使大批当地居民成为穆斯林。

11世纪初,巴基斯坦西北部处于阿富汗加兹尼王朝统治之下。

12世纪初,古尔王朝取代加兹尼王朝。

1206年,库特布·艾伯克建立奴隶王朝。

1220年代蒙古大军入侵印度河流域,后成为蒙古大汗国的伊利汗国地。

15世纪后300年间历经了6个王朝(德里苏丹王朝),14世纪后期突厥人帖木儿攻入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帖木儿攻占德里,后裔巴布尔1526年建立莫卧尔王朝,管辖印度中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部分地区。

近代

1757年后,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加剧。

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省的“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个自治省,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1971年3月,东部巴基斯坦宣布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同年12月孟加拉国正式独立。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位置境域

巴基斯坦全国领土为880254平方公里(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为邻。海岸线长840公里。

地形

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源自中国的印度河进入巴境后,自北向南,长驱2300公里,最后注入阿拉伯海。

气候

巴基斯坦属于热带气候,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为了调节水量,满足灌溉之需,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巴基斯坦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27℃。

资源

巴基斯坦煤炭资源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GSP)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其中1840亿吨在信德省,占全国总量的99.5%。

巴基斯坦的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森林复盖率4.8%。

时区

巴基斯坦位于东5区,首都伊斯兰堡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个小时。区划巴基斯坦行政区划包括四个省和两个联邦直辖区(括号内为首府);各省分为105个县,县进一步分为乡。

俾路支省(奎达)(Baluchistan)(347190平方公里)

开伯尔-普什图省(白沙瓦)(74521平方公里)

旁遮普省(拉合尔)(Punjab)(205334平方公里)

信德省(卡拉奇)(Sindh)(140914平方公里)

伊斯兰堡首都区(伊斯兰堡)(906平方公里)

联邦直辖部落地区(白沙瓦)(27220平方公里)

主要城市:卡拉奇、伊斯兰堡、拉合尔、拉瓦尔品第、白沙瓦、费萨拉巴德、木尔丹、海德拉巴、苏库尔、吉尔吉特、奎达、瓜达尔港。

首都伊斯兰堡(Islamabad)(又译伊斯兰巴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现代化都市之一,也是具有传统的伊斯兰教色彩的首都。

它位于东北部海拔600多米的波特瓦尔高原上,背依马尔加拉山,东临清澈的拉瓦尔湖,南面是一片葱绿的山丘,气候宜人,景色秀丽,距海1300千米。

原首都为卡拉奇。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在这里建设新首都,1970年基本建成,有人口150万。

市南的玫瑰和茉莉公园的夏克巴里山是重要的旅游胜地。人口

巴基斯坦人口约1.97亿,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左右,女性占总人口的48.5%。巴基斯坦人口增长较快,年增长率1.55%,截止2014年9月世界排名第75位。

民族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旁遮普人占63%,信德人占18%,普什图人占11%,俾路支人占4%。

按照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划分,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巴丹族(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在巴基斯坦,人们更习惯于按照地域的概念称四省的人为旁遮普人、信德人、巴丹人(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同样,巴基斯坦还有克什米尔人、布拉灰人、奇特拉尔人和古吉拉特人等人数较少的民族和部落。

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民族,属雅利安人种的拉其普特人,身材高大健壮,多为浅棕色皮肤,也有人具有雅利安人的白色皮肤,高鼻子,黑眼睛,黑头发。主要居住在巴基斯坦最富饶的旁遮普省、西北边境省的扎哈拉和德腊-伊斯梅尔汗以及信德省。主要从事农业、纺织业和制陶业。

希腊人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随大流士的军队来到西北部地区,定居下来。

塞种人的部落早在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就来到印度河流域。他们虽属于雅利安人的东部支系,但他们的文化却不同于雅利安人的文化。

安息人属伊朗人种,其文化也染上了伊朗文化的色彩。

贵霜人大约在公元前170年迁徙至阿姆河和锡比河流域,后征服巴赫特尔,进而攻占喀布尔河流域,最后占领犍陀罗,定都白沙瓦。贵霜人最著名的统治者迦腻色伽赞助学术和艺术,在他当政时期,佛教大振,犍陀罗艺术得到极好的发展。

信德人主要分布在信德省。大部分居住在信德省,一部分居住在俾路支省。属雅利安人种,杂有阿拉伯人血统,是次大陆接受阿拉伯文化最早的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操信德语和乌尔都语。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一部分人从事纺织和钢铁工业。

巴丹人其中85%居住在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一部分住在旁遮普省和卡拉奇。

巴基斯坦境内的巴丹人现有9个较大的部落,即阿弗里迪、瓦奇里、尤素夫扎伊、穆赫曼德、奥拉克扎伊、哈塔克、卡卡尔、杜拉尼和吉尔扎伊。

巴丹人均讲普什图语,即阿富汗语,属伊朗语系,书法和文法均与波斯语相同,词汇则受印度雅利安语系影响较深。

俾路支人属伊朗族系。主要居住在信德省和俾路支省,其余居住在西北边境省南部及旁遮普省南部。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俾路支语是俾路支人的语言,实际上是波斯语的一种方言,采取波斯语文体。居住在俾路支省的俾路支人操俾路支语,而居住在信德的俾路支人多已不讲俾路支语。

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人主要居住在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自由克什米尔地区.属雅利安人种,亦具塞种人、匈奴人、土耳其人、蒙古人等北方民族的特点。讲克什米尔语。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布拉灰人是达罗比荼人在次大陆最早的一个支系,其中一部分住在俾路支省的卡拉特地区,少数住在信德省境内。

奇特拉尔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奇特拉尔县,操达尔德语。科希斯坦人主要分布在斯瓦特,属逊尼派。卡费尔人主要分布在奇特拉尔县沿阿富汗边境地区,人口很少。

巴基斯坦的巴息人属伊朗族系,信拜火教,人口很少,操古吉拉特语,亦称“古吉拉特人”。大部分居住在卡拉奇及其他城市,受教育率较高,擅长经商,在巴基斯坦颇有经济地位。国名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是首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作为中国的坚定朋友,与中国“是长期、全天候和多方面发展的友好关系”,中国网民称其为“巴铁”。

国旗

巴基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左侧是白色竖长方形,宽度占整个旗面的1/4;右侧为深绿色长方形,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和一弯白色新月。白色象征和平,代表国内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祆教的居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绿色象征繁荣,还代表伊斯兰教。新月象征进步,五角星象征光明;新月和五角星还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国徽巴基斯坦国徽颜色同国旗颜色相同,都是深绿色和白色。

顶端是五角星和新月图案,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以及光明和进步;中间是盾徽,盾面分为四部分,分别绘有棉花、小麦、茶、黄麻四种农作物,象征立国之本。

盾徽两侧饰以鲜花、绿叶,象征和平。

下端的绿色饰带上用乌尔都语(巴国语)写着“虔诚、统一、戒律”

国花

巴基斯坦国花为素馨花,在中国,素馨花原名耶悉茗花,相传它与茉莉均汉时陆贾自西域引种于南海。

五代十国时,南汉末代皇帝之宫女名素馨,喜簪此花,因名素馨花。

国歌

《保佑神圣的土地》

歌词大意:祝福你,祖国,你最美丽,你最神圣。巴基斯坦,你是坚强不屈的象征,你是信仰的干城。神圣祖国的命令,就是人民的力量。民族、国家、政权永沐荣光,实现我们的企望。新月和明星的旗,指引着前进的路。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光荣、未来的企望,象征真主的保护。宪法巴基斯坦建国后曾于1956年、1962年和1973年先后颁布过三部宪法。1977年,齐亚·哈克实行军法管制,部分暂停实行宪法。1985年通过了宪法第8修正案,授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任免军队首脑和法官的权力。1991年7月通过的宪法第12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有权设立特别法庭和上诉法庭,以打击犯罪,整治社会治安。1997年4月,谢里夫政府在议会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的权力,并将解散省议会和省内阁、任免省督、三军参谋长和参联会主席以及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归还总理行使。

随后,巴议会通过旨在严禁议员叛党的宪法第14修正案"反跳槽法"。1999年穆沙拉夫执政后颁布临时宪法1号令,宣布暂停实施宪法。2002年8月,穆颁布“法律框架令(LFO)”,宣布恢复1973年宪法和哈克时代宪法第8修正案,规定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任命参联会主席和三军参谋长。2003年12月,巴议会通过宪法第17修正案,规定总统经最高法院批准后有权解散议会,与总理协商后有权任免三军领导人。

2010年4月,巴议会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同意废除前总统穆沙拉夫颁布的宪法第17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议会的特权,同时宣布解除总理不能担任三届的禁令。4月19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正式签署这项宪法修正案,总统的诸多权力将被转移至总理和议会。

议会

巴基斯坦议会是巴联邦立法机构。巴基斯坦1947年建国后长期实行一院制。1973年宪法颁布后实行两院制,即国民议会(下院)和参议院(上院)。国民议会经普选产生,参议院按每省议席均等的原则,由省议会和国民议会遴选产生。

国民议会共有342个议席,其中272席为普选议席,由选民直选产生,采取简单多数原则。60席为妇女保留席位,10席为非穆斯林保留席位,由各政党按普选得票比例分配。国民议会设议长和副议长各一名,议员任期五年。参议院设100个议席,议员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选半数。参议院设主席和副主席各一名。

宪法规定,议员不得拥有双重国籍。

政党

巴基斯坦实行多党制,现有政党200个左右,其中最主要的政党有:

巴基斯坦人民党

简称人民党,成立于1967年12月,主要势力范围在信德省和旁遮普省。人民党主张议会民主、自由平等和经济私有化。1993年12月,人民党中央执委会一致选举贝·布托为该党主席。1998年3月,人民党与其他16个党派组成反对党联盟“巴基斯坦人民联盟”。1999年2月,贝·布托被选举为该党终身主席。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流亡国外8年后首次回到巴基斯坦。同年12月27日贝·布托遇袭身亡后,其子比拉瓦尔·扎尔达里和其丈夫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分别出任人民党主席和联合主席。

简称穆盟(领袖派),成立于2001年3月25日,现任主席乔杜里·舒贾特·侯赛因。该党从穆盟(谢里夫派)中分裂出来后,吸引后者诸多著名政治人物加盟,并在2001年地方政府县、市长选举中赢得三分之一的席位,成为巴政坛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2002年的国民议会选举中,穆盟(领袖派)赢得了46%的议席,成为第一大党,并于同年11月与一些小党组成执政联盟。

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

简称穆盟(谢里夫派),成立于1906年,当时称全印穆斯林联盟,1947年巴建国后改用现名。历史上,该党曾几经分裂。该党党章规定,在巴实现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在1993年的议会选举中,穆盟(谢里夫派)成为巴第二大党、最大反对党。1997年2月,该党赢得了巴国民议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组建政府,该党主席穆罕默德·纳瓦兹·谢里夫出任总理。1999年10月12日,时任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接管政权,谢里夫被捕并被判刑,其夫人库尔苏姆代理党务。2000年11月,以舒贾特·侯赛因为首的部分穆盟领导人反对加入国家民主联盟同人民党合作,与库尔苏姆等领导人产生分歧。他们组成穆盟(哈基基派),但仍属于穆盟(谢里夫派),谢里夫为主席。同年12月10日,谢里夫流亡沙特。2007年11月,谢里夫返回巴基斯坦后继续任该党领导人。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是世界第七大现役武装部队,包括三个主要分支:巴基斯坦陆军、巴基斯坦海军(包括巴基斯坦海军陆战队)和巴基斯坦空军;还有一些准军事部队。

1962年开始,巴基斯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关系紧密,包括研发合作,以增强军事系统,如JF-17雷电,K-8喀喇昆仑,以及其他。中国是巴基斯坦首要的军备供应国。两国同时在核武器和太空计划合作发展。PAF还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军事关系,是美国的一个非北约主要盟友。

它主要进口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军事装备。巴基斯坦宪法规定,总统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实行募兵制,陆军服役期限为7年,海、空军为7~8年。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地方军组成。总兵力为56.9万人。

2013/2014年度国防预算总额约为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外交政策

巴基斯坦奉行独立和不结盟外交政策,注重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关系。致力于维护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在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同时,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主张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呼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经济外交。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措施,缩小南北差距。已同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和领事关系。

2015年7月7日,巴基斯坦将加入上合组织。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从50年代初起就建立了贸易关系,开展了贸易业务。1963年1月,两国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1982年10月,两国成立了中巴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2006年,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07年7月开始实施。2009年2月,两国签署《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当年中国成为巴第二大贸易伙伴。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巴,双方签署“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布发展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月,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出席亚非峰会期间会见穆沙拉夫总统。7月,胡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会见巴总理阿齐兹。9月,胡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峰会期间再次会见穆沙拉夫总统。10月8日,巴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迅速派出救援队和医疗队,提供2050万美元物资和现汇援助,并宣布提供3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用于巴灾区重建。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两天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即亲临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向中国人民表示亲切慰问。

2015年4月20日,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和总理穆罕默德·纳瓦兹·谢里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伊斯兰堡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国和巴基斯坦一直友好相处,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往来。建交后,两国即互派文化团组访问和举办展览。1965年3月,中巴两国政府代表在拉瓦尔品第签订了文化协定,并于该年第一次签署了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巴时,中巴签署了2007-2009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迄今共签署了12个执行计划。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科技交往始于60年代。多年来,中巴科技合作顺利并富有成效。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巴科技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从较为分散的单项交流发展到科技联委会等规模性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自1976年中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两国政府已举行了16次会议。

同美国的关系

1954年5月,巴美签订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及双边防御协定。1990年10月,美以巴坚持核发展计划为由停止了对巴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此后巴美关系冷淡。1998年5月巴核试招致美全面制裁。1999年美对巴军事政变再次予以制裁。“9·11”事件后,巴与美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两国关系升温。2003年巴美关系有较大发展。穆沙拉夫总统6月访美,9月在联大期间再次会晤布什总统。之后,巴总理贾迈利接踵访美。巴方承诺将继续在反恐方面予美以充分合作。美方高度赞赏巴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作用,并宣布自2009年起在5年内向巴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2012年以来,两国高层逐渐恢复接触。4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关于调整对美关系和整体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要求美尊重巴基斯坦主权,就越境空袭事件无条件道歉,停止无人机越境打击等。7月,美方就越境空袭事件正式道歉,巴基斯坦随后重开北约后勤补给线。两国关系逐步得到改善。2013年6月谢里夫总理执政后,主张改善与美关系,同时反对美对巴进行无人机袭击。7月底,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巴,双方同意重启巴美战略对话。

同印度的关系

巴印两国历史积怨甚深,克什米尔问题是两国的核心问题。印巴于1947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发印巴战争。1971年巴同印断交,1976年复交。2001年12月,印议会大厦遭袭,印指责巴支持的克什米尔极端分子涉嫌其中,双方关系再度恶化。印巴边界百万大军对峙10余月,两度濒临战争边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被迫承诺永久停止越界渗透活动,2002年10月,印巴先后从国际边界撤军,南亚紧张局势有所缓和。

2013年初,印、巴双方在克区控制线附近多次发生越境交火事件,印、巴各有多名军人死伤,对双边关系改善造成一定干扰。2013年6月,谢里夫当选总理后,表示将致力于改善巴印关系。印总理辛格派特使访巴。2013年8月,巴印在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发生交火。

同阿富汗的关系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种族关系上密切。“9·11”事件后,巴参与国际反恐,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努力发展与卡尔扎伊政府的关系,积极援助阿重建。2003年以来,美巴联合在巴阿边境地区打恐,阿指责巴军入侵阿境,巴阿多次发生小规模冲突,致使巴驻阿使馆被砸。8月,巴外长卡苏里访阿,双方再次确认巴阿友好和互惠互利原则,同意加强反恐合作,两国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2013年4月以来,巴阿在“杜兰线”(英国殖民者人为划定的阿巴边界,阿方一直不予承认)附近发生交火,在推动阿富汗塔利班参与阿和谈问题上矛盾上升,关系再度趋冷。7月,巴总理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顾问阿齐兹访阿,修复巴阿关系,推动卡尔扎伊总统访巴。

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巴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一贯重视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积极促进伊斯兰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2003年,穆沙拉夫总统和贾迈利总理分别访问了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和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北非三国,阿富汗、土耳其等国领导人应邀访巴。10月,穆沙拉夫总统出席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伊斯兰会议组织”(OIK)峰会,提出振兴伊斯兰世界、调和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矛盾的一系列建议,强调“温和文明论”,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普遍认可。

巴基斯坦欲购中国8艘潜艇或将重塑印度洋格局

据路透社2015年4月2日报道,巴基斯坦议会在听证会上批准从中国购买8艘常规潜艇。在4月2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华春莹对此回答道:中巴双方保持“正常的军工和军贸合作,有关合作不违反国际条约,符合中国军品出口的一贯原则”。实际上承认了这桩买卖的存在。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一位巴基斯坦海军高官透露该合同价值可能达到40-50亿美元,这将超过中国1987年向沙特出售东风-3弹道导弹的35亿美元,成为史上最昂贵的中国对外军售。该高官还表示:“中国再次同意介入,填补重大的战略空缺。差不多是时候由我们建立秩序了。”好大的口气有没有?但别觉得他在吹牛。钱报智库专家、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告诉钱报记者,8艘装备了AIP系统的先进潜艇加入巴基斯坦海军,足够重塑印度洋上的印巴对峙格局。概况

巴基斯坦拥有多元化的经济体系,是世界第25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截止2007年,巴基斯坦的年平均经济增长连续4年达到7%。尽管1947年独立时很穷,巴基斯坦在随后40年中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的经济增长,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明智的政策却导致经济减速。加快了增长,尤其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部门。但是,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和美国的巨额债务减免,外债数额最近几年显着减少了。巴基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估计有4754亿美元,每人平均收入2542美元。贫困率据估算有23%到28%。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率过去5年间稳步增加。不过,通涨压力和低储蓄率可能使这种高增长率无法持续。以年增长率4.9%计算,巴基斯坦还需159年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由主要是农业为基础转变为服务业为基础。农业只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服务业占53%,批发和零售贸易占这个产业的30%。过去几年,卡拉奇证券交易所和世界其他新兴市场的一样增值。大笔外资被投入到电讯、房地产和能源等领域。其他主要产业包括软件、机动车辆、纺织、水泥、化肥、钢铁、造船、航空航天工业和军火生产。

货币

货币采用巴基斯坦卢比,1卢比等于100派沙(Paisa)。硬币计有:1卢比、2卢比、5卢比;纸币有:5卢比,10卢比、20卢比、50卢比、100卢比、500卢比、1000卢比及5000卢比共7种。现时(2012年4月)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约为1对0.0110;即一美元大约等于90卢比。

工业

巴基斯坦最大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其他还有毛纺织、制糖、造纸、烟草、制革、机器制造、化肥、水泥、电力、天然气、石油等。农业

粮食产量很多,大米、棉花还有出口。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巴基斯坦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

2009/2010财年巴农业增长率为2%。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米、棉花、甘蔗等。全国可耕地面积5768万公顷,其中实际耕作面积2168万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6.5%。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万吨):但是,由于天灾,经济和战争的原因,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状况急剧下降。

2013年全年,巴基斯坦日常食品(面粉、大米、食用油、茶叶、辣椒等)价格上涨了35%。虽然看上去国家粮食产量很多,但实际上巴基斯坦国内的粮食短缺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旅游业

发展较慢,旅游者多为定居在欧美的巴基斯坦人和海湾国家的游客。主要旅游点有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拉瓦尔品第、伊斯兰堡、奎塔、费萨拉巴德和北部地区等。2003年巴正式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概况

巴基斯坦国内客货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和空运网的增加远远快于铁路。

公路

截止2012年巴基斯坦全境全长26万公里,有各种机动车辆约941.38万辆。巴基斯坦公路客运占客运总量的90%,公路货运占货运总量的96%。

铁路

截止2012年巴基斯坦全境公路全长7791公里。2011年至2012年客运量为4100万人次,货运量为61392车皮。

水运

卡拉奇和卡西姆是两个国际港口,承担巴基斯坦国际货运量的95%。2011年7月~2012年3月,卡拉奇港总吞吐量为2780万吨,卡西姆港总吞吐量1910万吨。

空运

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有民航飞机44架,飞往38个国际机场和24个国内机场。航线总长34.59万公里。四个国际机场分别在伊斯兰堡、卡拉奇、拉合尔和白沙瓦。语言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乌尔都语为国语,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和俾路支语等。

宗教

根据宪法规定,巴基斯坦的国教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5%。

风俗卡拉什人,希腊人的后裔,同时也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少的非穆斯林民族,约在公元前327年来到卡拉什山谷。

在这条狭长的山谷里,卡拉什人现住在3个村庄里,房屋全由木头搭成,上面刻满了花纹,古色古香,房屋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衣装上,女人着黑袍、黑头巾,镶有玛瑙、纽扣,插着一根红色羽毛,冬夏如此。

他们用杏子和桑葚酿酒。丘英斯节,庄严隆重,但只准男人参加,女人不能进去。卡拉什人如今仍信奉神和十二天使。吃饭时不要用左手给他们递东西,他们认为左手是脏的,只用右手。对巴基斯坦人要称呼姓,并加上对方的头衔。

通用乌尔都语。

服饰真纳帽和面罩巴基斯坦男人除穿白色长裤和各式上衣外,冬天很多人戴一种称为“真纳帽”的皮帽。妇女按伊斯兰教要求进行装扮,用长袍、长裤和罩衫遮住全部身体。

大多数的巴基斯坦妇女在戴头巾这一点上与阿拉伯妇女有所不同,她们并不是用头巾把耳朵和头发包严实,而只是用一种薄纱巾松松地搭在头上、将垂下来的部分再搭在肩上或胸前即可。

而只有一部分来自山区等落后和非常保守家庭的妇女出行时会戴上那种只在眼睛处留下几个小孔或者像针织的“网眼”的“面罩”。

饮食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巴基斯坦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们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肉、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常见的菜肴有西红柿、土豆沙拉、炖豆、用西红柿辣椒汁做成的炖鸡。炖牛羊肉、青菜泥、豌豆肉末,肉末加淀粉做成的小肉饼、生菜等。食用油主要是牛油,也用葵花子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他们都用平底锅和高压锅,不用炒菜锅。巴基斯坦人不管荤菜、素菜,一律放入平底锅或高压锅中炖得烂熟,而不是炒菜。主食是一种称为“查巴提”的小麦煎饼,平常有嚼槟榔的习惯。

巴基斯坦人的主食为面粉和大米,一种名叫“恰巴提”的粗面饼最受欢迎,还有油饼、油炸土豆馅“三角”。人们也普遍食用西式点心和面包。大米常常加上各种作料做成黄油抓饭和肉抓饭。另一种染有颜色的甜米饭是婚宴的必备食品。他们吃饭不用刀叉、筷子,而是在净手后用右手抓着吃(左手认为是不洁的)。他们的手抓技术十分熟练,而且不怕烫。无论在城市或乡村,盛饭盛菜都用浅口盘子,大概是适宜盛饼的缘故。绝对禁酒,特别是含酒精的,包括啤酒,还有无醇的酒(Achoholfree)但不禁烟。在当地,饮食卫生是个大问题,不要到小摊上随便吃什么,要到正规的饭店吃饭。

节日

(1)开斋节(Eid-Fitr),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节日,在每年的斋月之后,时间每年有变化,2012年是8月19日,农历七月初三。

(2)Youm-e-Ashura(3月13-14日),俗称“赎罪节”。

(3)巴基斯坦军人节(ArmyHoliday),每年的3月23日。

(4)EidMilad-un-Nabi(5月14日),先知穆罕默德生日。

(5)巴基斯坦国庆日(PakistanDay),每年的8月14日。

(6)EID-ul-Azha,又称“古尔邦”节,2003年为2月12-13日。

(7)BirthdayofQuaid-e-Azam,国父真纳生日,12月25日。教育

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政府大力提高识字率,改善大中专学校的教育设施和条件,10岁(包括10岁)以上识字率(巴政府数据)为58%;2013/2014财年教育经费预算约为50.4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约1.9%。全国共有小学15.5万所,初中2.87万所,高中1.61万所,大学51所。著名高等学府有旁遮普大学、卡拉奇大学、伊斯兰堡真纳大学和白沙瓦大学等。全国在校注册学生人数3822万,教职员工141万。

医疗

巴基斯坦的医疗状况较差,没有完整的医疗体系和医保制度。医院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收费很低,主要面向普通市民,但环境较差,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低下;私立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水平较高,但收费相对于当地人的平均收入来说比较昂贵。

由于当地的城市供水系统不健全,管道年久失修,长期缺水,污染严重,水质呈酸性,细菌含量过高,容易引发肠道疾病,不能直接饮用。城市因缺水问题导致绿化极低,空气粉尘含量大,苍蝇蚊子很多,再加上医疗体系的不健全,普通民众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易发生多种疾病,如肠胃病、霍乱、肺病、结核病、肝病以及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等。2006年初在北部也发现了几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政府为此在国际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在首都伊斯兰堡建立了防止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中心,并在各省建立了预警和初防机制。

媒体

英文报纸有《新闻报》、《黎明报》、《国民报》等;乌尔都文报纸有《战斗报》、《时代之声》和《东方报》等。主要报纸发行量在5万~30万份之间。

主要通讯社: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APP,国营),巴基斯坦国际通讯社(PPI,私营)。

广播电台:巴基斯坦广播公司,有27个电台,对外用7种语言广播。

电视台:巴基斯坦电视公司(PTV),主要城市均有电视台。人口复盖率达87.8%。

运动

在巴基斯坦最受欢迎的运动应该是板球运动。有大批巴基斯坦人通过电视观看巴基斯坦队参加的国际性比赛,尤其是与宿敌印度队。巴基斯坦队是国际板球运动劲旅之一,曾在1992年赢得过世界杯,并在奥运会上赢得过数次金牌。此外,卡巴迪也是非常受巴基斯坦人欢迎的民间运动。

人民生活

政府努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特别是就业和医疗卫生问题。全国有一些社会和宗教福利组织从事福利活动。政府还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使用高科技信息设备。吉拉斯岩画巴基斯坦的山区小镇吉拉斯素以古老岩画而闻名。从首都伊斯兰堡出发,沿着印度河驱车北行约420公里,就可以到达“吉拉斯一期”岩画遗址。在河岸两旁一块块黝黑而光滑的岩石上,当地先民通过简朴的岩画为我们遗留下了早期人类社会广阔的生活风貌。由于被刻画在巨大的岩石上,吉拉斯岩画至今仍然静静地躺在印度河岸边等待人们的观赏。它就象一座露天的博物馆,无时无刻不在向来往的人们讲述着印度河文明悠久的历史。

白沙瓦

白沙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城市布局和建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少,保持着浓郁的普什图文化的特色。白沙瓦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巴拉希散尔堡、吉沙·卡瓦尼商场、开伯尔山口、塔拉、白沙瓦博物馆等。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坐落在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2350——前1750年)中最能代表当时文化艺术的遗址,在当时语言中是“死人之丘”的意思。布局整齐的城市被宽阔笔直的街道分成大大小小的街区,全城建有十分完备的下水道系统。

拉赫尔古堡位于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由一座带宫殿的城堡、一座清真寺组成其主体,是一座包括亭台、瀑布和池塘的精美花园。城堡内的镜宫由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建筑,墙壁皆用白色软玉砌成。截至2015年6月24日,肆虐巴基斯坦南部省份信德省的高温天气已导致近800人丧生。巴政府于23日宣布,在卡拉奇市实施紧急状态。

在持续的热浪侵袭下,卡拉奇市已至少有700余人丧生,信德省其他地区则有30余人丧生。目前,仍有逾千人在医院接受治疗,且不少人处于危急状况,死亡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

继6月20日达到最高气温45摄氏度以来,卡拉奇市近几日气温有所下降。据气象部门消息称,23日卡拉奇市的最高气温为41摄氏度,而与此同时,信德省苏库尔、雅各布阿巴德和拉尔卡纳地区的气温则仍分别高达45摄氏度、44摄氏度和43摄氏度。

由于源源不断的入院人流,及不断增加的遇难者人数,卡拉奇大部分医院已超负荷运转。当地媒体报道称,众多遇难者遗体无处安放,只能不断往上叠加,另有大批坐轮椅和躺在担架上的病人没有病房,只能挤在走廊。

此次热浪来袭正值斋月,一些虔诚的信徒每天日落前杜绝饮食,也成为造成不少人脱水死亡的原因。虽然巴总理谢里夫予以警告,但当地电力供水系统仍不能正常运转,这使得民众对当地政府充满怨气,当地政府被指责应对不力。

为进一步减少热浪带来的影响,信德省政府将24日定为公共机关和学校的公共假期。而此前,巴政府已宣布在卡拉奇市实施紧急状态,巴总理谢里夫亦指示国家灾难管理局对卡拉奇当前形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015年6月25日报道,巴基斯坦高温天气持续,酷暑已经造成1000多人丧生,预计死亡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

2015年6月28日报道,在经过热浪肆虐一周后,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已有1233人因高温天气死亡。卡拉奇各家医院总计收治大约6.5万名中暑病人。到目前仍有1923名患者因暑气相关疾病接受治疗。

巴气象部门说,卡拉奇近日最高气温达到45摄氏度,为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2013年9月24日16时29分(北京时间19时29分)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区发生7.8级强震,震中位于俾路支省胡兹达尔市西南约100公里处,震源深度15公里,目前造成至少93人丧生,地震威力强大,导致海床上升,在巴基斯坦靠近阿拉伯海的瓜达尔地区(Gwadar)近海出现一个约30米长,10米高的小岛。

巴基斯坦南部最近三天来饱受热浪肆虐。当地政府2015年6月23日的统计结果显示,超过500人因炎热天气而丧生。这一数字比2015年6月22日翻了一番,其中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的死亡人数最多,气温最高达45摄氏度,政府已经调集军队前往卡拉奇“抗热”。此外,当地断电频繁,供水因此大受影响。对中国夫妻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奎达县金纳镇(英译)遭到绑架,当地警方说,两名中国公民被歹徒用枪指着强迫上了一辆汽车。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证实,当地时间24日中午,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首府奎达真纳镇地区,两名中国人被持枪武装分子劫持上车后绑架。巴基斯坦警方证实,两名中国人中午离开语言学校,与另一名中国女子准备外出就餐时,被三名身份不明、伪装成警察的歹徒持枪拦截。一名女子在绑匪鸣枪恐吓路人时,侥幸逃脱。随后,武装分子将2名中国人塞进无牌的汽车中带走。被绑架两人是一对夫妇。

据《印度人报》报道,警方称被绑架者身份被确认为Li Xin Heng(男),Meng Li(女)。(疑似护照信息上显示,被绑女性名为Meng Lisi)。事发后,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及卡拉奇领馆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并要求巴方尽快营救人质。当地警方已在奎达地区各交通要道部署大量警力,并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宣称制造了此次绑架事件。

今日(5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被绑架者孟丽思(音译,女)和李欣恒(音译,男)在巴基斯坦奎达当地的朋友艾莎,还原了他们在巴基斯坦的生活。艾莎称,在得知两位中国朋友被绑架的消息后,她简直不敢相信。

就在被绑架的前一天,两人和另外一名中国女孩才在她家中做客,并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

“他们是下午3点来的,一直待到5点15分才离开。”这是艾莎最后一次见到他们。震惊恐惧之余,艾莎一直哭泣着为两人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他们过去每周来我家一次,教我中文,我们会一起唱歌,一起看电影,我们在一起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

艾莎说,她和被绑架的孟丽思及李欣恒,是6个月前在街头偶遇认识的。由于她本人去过中国,对中国很感兴趣,而孟李两人又非常喜欢她的孩子们,因此双方很快成为朋友,并互相交换了电话号码。汶川地震时,他将全国的赈灾帐篷全运给了我们,总统来了,是站着来的,因为为了运这些帐篷,他将飞机所有坐椅全拆,只为多放一些赈灾物资!

北京奥运会,他们没得奖牌,也没有多少项目、多少运动员,但他们去了,不仅拿的本国国旗,还拿的五星红旗,在有中国人的比赛时,他们在场外呐喊!

没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巴基斯坦,他只是个小国…

也许你出过国,无论日本、美国,甚至韩国、欧洲,都不怎么待见咱,但你去了巴基斯坦,你会有第二故乡的感觉!

很是让人感动,他们将你当朋友,你在那里,甚至可以买东西不花钱,尽管他们以此为生,尽管他们不富裕。中国在巴基斯坦濒临灭亡,在全世界都准备放弃这个国家的时候,中国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本将灭亡的巴基斯坦救了回来。真的交,值得救。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淄博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